铜能影响铁的吸收,而锰又能影响、改善机体对铜的利用。贫血患者的血锰多半降低。锰过多可干扰人体对钼的吸收,钼与肿瘤的关系,正在探讨研究。有报道河南林县食管癌发病率高,该地区饮用水及食物中锰和钼含量低,使有致癌性的亚硝酸盐不能还原成氨而解毒。
患者得了高血压病以后,医师往往会让他服抗高血压药物,有些药在药物学上称为钙阻滞剂。有人就此担心,服这些药是为了阻断钙,如果再补钙,两者岂不是矛盾了吗?其实,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。学者研究证实,无论是遗传、内分泌、肾性或神经性等因素引起的高血压,都是由于钙向细胞内流增加,导致血管收缩,阻力增加,使得血压升高,服钙阻滞剂就是阻断钙向细胞内流,使得血压下降。而补钙是
有些老年人为了减少体内钙质的流失、防止骨质疏松,长期靠喝牛奶补钙。专家提醒,此法并不完善。近年来,经医学专家研究发现,上了年纪的人长期过多食用牛奶,会促使老年性白内障发生。因为牛奶虽然含钙丰富,同时也含有5%的乳糖。乳糖经人体乳酸酶作用,可分解为半乳糖,如果经常过多摄入牛奶,易使半乳糖沉积附着在眼球晶状体中,影响晶状体的正常代谢而降低透明度,促使老年性白内障
胃酸缺乏的人在服用某些钙制剂时,会感到胃部不适。炎是因为钙制剂进人人体后,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分离成钙离子。由于食物进入胃中,可刺激胃分泌大量的胃酸来消化食物,所以胃酸缺乏的人则可以在饭后服用补钙制剂,以减少胃部的不适;也可选择经柠檬酸、苹果酸调整过口味的补钙品或用一杯酸性果汁饮料送服钙制剂。
有些中老年患者需服钙制剂,但是又担心服了以后会患结石症。事实真是如此吗?这里不妨来看看科学研究的结论。有人认为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,服钙制剂以后就会使结石形成。化学家在分析结石成分后认为,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,而不是钙的化合物。日本学者提出血液“酸碱平衡学说”。也就是说,血液的pH为酸性时,结石容易形成;当pH为碱性时,结石容易被溶解。缺钙时血液偏酸性,补钙
含氯化钠的食物和饮料是钠的基本来源。一些其他类型盐的来源,如碳酸氢钠和谷氨酸钠,被认为仅占总钠量摄入的10%以下。居民区的水源中含钠量通常每升不到20毫克,故据推算每日摄入钠量少于总摄人钠量的10%。由于膳食钠含量的升高与制作过程有关,所以需要高度加工的食物通常含钠量最高。相反,进食鲜果、蔬菜和豆类食品则含钠量最低。除天然食物外,钠还可以从咸蛋、火腿、咸菜以
钙是人们熟知的元素。钙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。孕妇缺钙,可使胎儿骨骼发育畸形;婴儿缺钙,易患佝偻病;儿童缺钙,影响骨骼的发育和长个子;老人缺钙,易形成骨质疏松,发生骨折。钙是第20号元素,原子量为40.08,在人体的各种元素中含量居第五位,仅次于碳、氧、氮、氢,也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,占人体总重量的1.5%-2%,达到1200—1300克。在骨和牙
钠是第11号元素,原子量为22.99。正常成人体内钠的总量一般认为每千克体重含1克左右,其中44%在细胞外液,9%在细胞内液,47%存在于骨骼之中。总体钠中可交换钠约占75%。钠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,占90%以上。正常成人每日摄人的钠全部经胃肠道吸收。机体对钠的保留机制比较完整,特别体现在肾脏的保钠机制。钠由尿排出约占90%,其余经粪和汗液排出。肾小管滤过
饮食中大部分的钠是以氯化钠形式存在,是食盐的主要成分。我国古代早就有谚曰:“吃尽山珍海味都是盐,穿尽绫罗绸缎都是棉”,劝戒人们生活不要过于奢侈享乐。另有“清晨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”之俗语,均说明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。人体含有大约0.2%的钠,所有从食物中进人人体的钠容易被肠道吸收,然后由血液带到肾脏,钠在肾内一部分被滤出并回到血液,以维持身体所
硫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非金属元素,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硫,其中毛发、皮肤和指甲中浓度最高。硫也是蛋白质中三种重要的氨基酸即胱氨酸、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组成部分,还是两种维生素即维生素B1和生物素的组分。硫占人体重的0.25%(成年男性中约175克)。小肠是吸收硫的主要部位。在消化期间,蛋白质被裂解出含硫的氨基酸,并进入门静脉循环。过量的硫被排人尿和粪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