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常识知识 

家庭急救的常识知识大全

时间:2025-07-12 11:08 阅读数:18人阅读

家庭急救的常识知识大全

家庭是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,但意外随时可能发生。掌握基本的家庭急救知识,不仅能减轻伤害,还能为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。以下是一些常见家庭急救场景的应对指南。

一、出血与止血

意外割伤、擦伤或碰撞导致出血时,应先保持冷静。用干净的纱布、毛巾或衣物直接按压伤口,力度以能止住出血为宜,持续10-15分钟。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,需抬高受伤部位(如手臂受伤则抬高至心脏以上),并立即就医。注意:不要用纸巾、卫生纸等易碎物直接覆盖伤口,以免残留物进入伤口。

二、烧伤与烫伤处理

接触高温物体或液体后,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15-30分钟,降低皮肤温度,缓解疼痛。切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,以免冻伤。若出现水泡,不要自行挑破,可用无菌纱布包裹保护。若烧伤面积较大或伴有头晕、恶心等症状,需紧急送医。

三、异物卡喉急救

儿童或成人被食物、玩具等异物卡喉时,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。站立或跪在患者身后,双手环抱其腰部,一手握拳,拳眼对准肚脐上方两横指处,另一手包住拳头,快速向上、向内冲击腹部,重复动作直至异物排出。若患者失去意识,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(CPR)。

四、骨折与扭伤应对

发现骨折或扭伤时,切勿随意移动患者,尤其是怀疑脊柱或颈椎受伤时。可用硬板、书本等物品固定伤肢,避免二次损伤。若伤口出血,先止血再固定。疼痛剧烈或出现畸形、异常活动时,需尽快送医,切勿自行按摩或热敷。

五、中毒急救措施

误食毒物或吸入有毒气体时,应立即催吐(但若患者昏迷、抽搐或误食强酸强碱,则禁止催吐)。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,并保留毒物样本或包装以便就医。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需迅速脱离中毒环境,保持呼吸道通畅,并拨打急救电话。

六、癫痫发作处理

癫痫发作时,应保护患者免受碰撞,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。不要强行按压肢体,以免骨折。待患者抽搐停止后,将其侧卧,防止呕吐物窒息。切勿往患者口中塞入任何物品,也不要强行喂药或喂水。

七、中暑与低温症急救

中暑患者需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领,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。若出现昏迷、抽搐,需立即送医。低温症患者应脱去湿冷衣物,用干毛巾包裹身体,用热水袋(水温不超过40℃)热敷四肢,避免直接热敷躯干。

八、心肺复苏(CPR)要点

若发现患者无意识、无呼吸或呼吸异常,应立即进行CPR。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,深度5-6厘米,频率100-120次/分钟。每按压30次后,进行2次人工呼吸(捏住鼻子,口对口吹气)。持续操作直至患者恢复呼吸或专业救援到达。

九、急救物品准备

家庭应常备急救箱,包括消毒纱布、绷带、止血带、创可贴、消毒棉球、退烧药、抗过敏药、冰袋、急救手册等。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,并学习急救知识。同时,保存好当地医院的急救电话和附近药店地址。

十、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
孕妇、老年人、儿童及慢性病患者需特别注意。孕妇避免腹部按压,老年人骨折风险高,儿童需避免误食小物件。慢性病患者(如心脏病、糖尿病)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,并告知家人使用方法。

家庭急救的关键在于“冷静、快速、准确”。掌握这些常识,不仅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,还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。建议定期学习急救课程,提升应急处理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