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急救的常识指南
时间:2025-07-11 12:04
阅读数:13人阅读
家庭急救的基本原则
家庭急救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冷静,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镇定有助于快速评估状况并采取正确措施。确保急救环境安全,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。若伤者有出血、骨折或意识不清等情况,应先确保现场无潜在危险,如关闭电源、移开尖锐物品等。
常见伤害的急救处理
割伤与擦伤:立即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,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,需用干净布料加压包扎,并尽快就医。清洁伤口时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清水冲洗,避免使用酒精、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。
烧伤: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5-30分钟,以降低皮肤温度并减少组织损伤。切勿撕扯粘连在伤口上的衣物,可用剪刀小心剪开。若烧伤面积较大或伴有水泡,需立即就医。
骨折:若怀疑有骨折,切勿随意移动伤者,可用硬板或书本等物品固定伤肢,避免晃动。若伤者出现剧烈疼痛、肿胀或畸形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
中暑:将伤者移至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物,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。若伤者出现意识模糊、抽搐等症状,需立即送医。
突发疾病的急救措施
心脏病发作:若伤者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、恶心等症状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让伤者保持半卧位,避免剧烈运动。若伤者有硝酸甘油,可让其舌下含服,但需确认伤者无低血压或过敏史。
中风:识别中风“FAST”症状:Face(面部下垂)、Arm(手臂无力)、Speech(言语不清)、Time(立即就医)。发现症状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让伤者保持平躺,头部略抬高。
癫痫发作:保护伤者远离尖锐物品,避免强行按压肢体,以免造成骨折。将伤者侧卧,保持呼吸道通畅,等待发作停止后送医。
中毒的急救处理
误食有毒物质: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尝试让伤者呕吐(若意识清醒且无吞咽困难)。切勿自行催吐或使用泻药,以免加重伤害。若伤者出现呼吸困难、抽搐等症状,需立即送医。
吸入有毒气体: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处,松开领口、腰带等紧身衣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若伤者出现意识模糊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需立即送医。
儿童与老人的特殊急救
儿童急救:儿童身体娇嫩,急救时需更加谨慎。若儿童发生窒息,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,但需根据儿童年龄调整手法。若儿童出现高热、抽搐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老人急救:老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,急救时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。若老人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。
急救后的注意事项
急救后,需密切观察伤者的病情变化,如出现持续出血、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需立即送医。同时,记录急救过程和伤者反应,以便医生了解病情。此外,家庭成员应定期学习急救知识,参加急救培训,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