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常识知识 

家庭急救小知识集

时间:2025-07-11 09:44 阅读数:14人阅读

家庭急救基础准备

家庭急救的第一步是做好准备。建议在家中显眼位置准备急救箱,包含消毒棉片、创可贴、绷带、剪刀、镊子、胶布、急救手册和常用药物(如退烧药、止痛药、抗过敏药等)。急救箱应放在干燥、阴凉处,避免儿童接触。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,每半年更换一次,确保物品齐全且功能正常。

常见意外伤害处理

割伤与擦伤:先用清水冲洗伤口,去除污物,再用消毒棉片轻压止血。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,需用绷带加压包扎,并尽快就医。对于小伤口,可贴创可贴保护,避免感染。 烧伤与烫伤: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15-30分钟,降低皮肤温度。切勿用冰水或牙膏等物品涂抹,以免加重损伤。若伤口出现水泡或破损,需用无菌纱布包裹,并尽快送医。 扭伤与拉伤: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,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,每次15-20分钟,每天3-4次,以减轻肿胀和疼痛。24小时后,可改用热敷,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恢复。

突发疾病应对

心脏病发作:若家人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、出汗等症状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让患者平躺,松开领口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,可舌下含服,但需注意药物有效期。 中风:识别中风症状(如突然面部下垂、肢体无力、言语不清等)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切勿自行搬动患者,避免加重损伤。保持患者安静,避免情绪激动。 癫痫发作:保护患者免受伤害,将头部偏向一侧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切勿强行撬开嘴巴或塞入物品,以免窒息。待患者抽搐停止后,送医检查。

中毒急救

误食药物或有毒物质: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保留毒物容器或标签。若患者清醒,可让其大量饮水或催吐,但需注意避免误吸。若患者昏迷或呼吸困难,切勿催吐,直接送医。 吸入有毒气体: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,解开领口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若患者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(CPR),并拨打急救电话。 皮肤接触有毒物质: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,至少15-20分钟。若出现红肿、疼痛等症状,需就医治疗。

儿童急救要点

异物卡喉:若儿童吞咽异物导致窒息,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。站立或跪在儿童身后,双手环抱其腰部,一手握拳,拇指朝内,放在肚脐上方两横指处,另一手包住拳头,快速向上向内冲击,直至异物排出。 烫伤:儿童皮肤娇嫩,烫伤后需更加谨慎处理。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,避免使用冰水或牙膏。若伤口较大或严重,需及时送医。 癫痫发作:儿童癫痫发作时,家长需保持冷静,将患者平躺,松开领口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切勿强行撬开嘴巴或塞入物品,以免窒息。待患者抽搐停止后,送医检查。

急救后的注意事项

急救后,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。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症状,应立即送医。同时,保存好急救记录和药品使用情况,以便医生了解病情。此外,定期参加急救培训,提高家庭成员的急救意识和技能,是保障家庭安全的重要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