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常识知识 

常识知识:家庭急救常识

时间:2025-07-10 12:28 阅读数:34人阅读

家庭急救基础知识

家庭急救是应对突发意外伤害的首要防线,掌握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能显著降低伤害程度。核心原则包括:迅速评估现场安全,确保施救者与患者均处于无危险环境;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,如呼吸心跳骤停、大出血、严重烧伤等;保持冷静避免二次伤害,避免因慌乱导致操作失误。急救前需明确患者意识状态(呼唤、拍打是否回应)、呼吸是否规律(观察胸廓起伏)、脉搏是否可触及(颈动脉或桡动脉),这些基础判断能为后续处理提供关键依据。

常见意外伤害急救处理

1. 出血急救 遇到出血时,立即用干净布料或毛巾压迫伤口,同时抬高受伤部位以减少血流。若出血量大且持续不止,需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,但需注意每15-20分钟放松1-2分钟,避免肢体缺血坏死。对于动脉出血(呈喷射状),应直接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端;静脉出血(渗出状)则压迫远心端。若伤口内有异物,切勿强行拔除,应固定异物并用纱布覆盖后送医。 2. 烧烫伤处理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15-30分钟,降低局部温度并减少热力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。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块,避免冻伤。若衣物粘连伤口,不可强行撕扯,可用剪刀剪开周围布料。轻度烧伤可涂抹抗生素软膏或蜂蜜,覆盖无菌纱布;严重烧伤(如三度烧伤、伤口泛白或焦黑)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切勿涂抹任何药物或偏方。 3. 骨折与关节脱位 若怀疑骨折或脱位,切勿随意搬动患者,应使用硬板或门板固定伤肢,避免移动时加重损伤。对于开放性骨折(伤口暴露),需用干净布料覆盖伤口,切勿冲洗或触碰断骨。若关节脱位(如肩关节、肘关节),可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伤肢,保持关节于自然位置,等待专业医疗处理。 4. 异物卡喉急救 成人或儿童发生异物卡喉时,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:站在患者身后,双臂环抱其腰部,一手握拳,拳眼对准肚脐上方两横指处,另一手包住拳头,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,重复5次。若患者为婴儿,需将婴儿俯卧于前臂上,头低于身体,用掌根拍击肩胛骨连线中点5次,若无效则改用胸部按压法,用两指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5次。

特殊人群急救注意事项

- 孕妇急救:若孕妇受伤,应避免按压腹部,优先处理下肢或躯干出血,同时警惕胎儿窘迫(如胎动异常、羊水流出)。 - 儿童急救:儿童体型较小,需使用更小的急救工具(如儿童血压计袖带),按压深度约为胸部厚度的1/3。 - 老年人急救: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病,急救时需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禁忌(如抗凝药、降压药),避免盲目移动导致骨折风险。

急救后的关键措施

1.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:急救后需观察患者意识、呼吸、脉搏是否恢复,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(CPR)。 2. 记录事件经过:详细记录受伤时间、部位、处理过程及症状变化,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。 3. 及时就医:即使急救后症状缓解,仍需在24小时内就医复查,避免潜在并发症(如感染、内脏损伤)。

预防优于急救

家庭急救的核心是预防意外发生。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风险: - 安装烟雾报警器、燃气报警器,定期检查电器线路; - 为儿童设置安全锁,避免接触尖锐物品、药品、清洁剂; - 厨房使用防烫手套,处理热锅时远离儿童; - 学习急救课程,掌握心肺复苏、海姆立克法等技能。 掌握家庭急救知识,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保障,更是对家人生命的负责。在意外发生时,冷静判断、科学施救,能为专业医疗争取宝贵时间,最大限度减少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