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急救常识需牢记
时间:2025-07-10 11:40
阅读数:22人阅读
一、心肺复苏(CPR)基础
心肺复苏是急救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,适用于心脏骤停的患者。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且无意识、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时,应立即启动CPR。首先,确认现场安全,避免施救者自身受伤。然后,检查患者有无反应,轻拍双肩并大声呼唤。若患者无反应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(如120),并获取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。接下来,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,解开上衣,暴露胸部。双手交叠,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,用身体重量垂直下压,深度至少5厘米,频率每分钟100-120次。每按压30次后,进行2次人工呼吸(口对口或使用面罩)。人工呼吸时,捏住患者鼻子,缓慢吹气,观察胸部起伏。持续进行CPR,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。二、止血与包扎技巧
外伤出血是常见的急救情况,正确的止血和包扎能显著降低失血风险。对于四肢出血,首先用干净的布料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,力度以能止住出血为宜,保持压迫10-15分钟。若直接压迫无效,可使用止血带(如绷带、皮带等),但需注意:止血带应绑在伤口近心端,避免过紧导致肢体缺血坏死;每隔1小时放松1-2分钟,防止组织坏死;同时标记使用时间,以便后续处理。包扎时,选用无菌纱布或绷带,从伤口边缘向外环形缠绕,保持松紧适度,既止血又避免压迫神经或血管。对于头部、颈部或关节部位的出血,可利用衣物、围巾等物品进行临时固定包扎。三、烧伤与烫伤处理
烧伤和烫伤后,应迅速脱离热源,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15-30分钟,以降低皮肤温度,减轻疼痛和损伤。切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冷敷,以免冻伤。对于小面积烧伤,可涂抹适量的烫伤膏(如磺胺嘧啶银乳膏),覆盖无菌纱布,避免摩擦和污染。若伤口出现水疱、红肿加剧或伴有发热等感染迹象,需及时就医。对于大面积烧伤或严重烫伤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保持患者平卧,抬高患肢,以减少肿胀和疼痛。四、骨折与关节脱位急救
发现骨折或关节脱位时,应避免随意搬动患者,以免加重损伤。对于开放性骨折(伤口与外界相通),先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口,再固定骨折部位。固定材料可选用木板、树枝等硬质物品,确保固定牢固且不压迫伤口。对于关节脱位(如肩关节、肘关节脱位),应保持患者安静,避免剧烈活动,并尽快送医复位。在等待救援过程中,可用衣物或绷带轻轻固定脱位关节,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牵引。五、中暑与溺水急救
中暑患者常表现为头晕、恶心、乏力、皮肤潮红或苍白、体温升高等症状。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物,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、颈部、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,以降低体温。若患者意识清醒,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。溺水者救上岸后,应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异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若患者无呼吸或心跳,应立即进行CPR。若患者意识清醒,可侧卧位,防止误吸,并尽快送医进一步治疗。六、中毒与过敏急救
发现中毒或过敏患者时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尽可能获取患者的中毒物或过敏原信息。对于误食毒物者,可催吐(但孕妇、昏迷者等不宜催吐),并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。对于吸入性中毒者,应迅速移至空气新鲜处,解开衣领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对于过敏反应(如皮疹、瘙痒、呼吸困难等),可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(如肾上腺素笔、氯雷他定等),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。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需立即就医。七、急救注意事项与预防
急救过程中,需注意以下几点:保持冷静,避免慌乱;确保现场安全,避免二次伤害;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(如心跳骤停、大出血等);及时拨打急救电话,并准确描述患者情况和位置;在等待救援时,持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,并做好记录。此外,预防永远优于急救。日常生活中,应加强安全意识,避免危险行为;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,如CPR、止血包扎等;定期检查家庭急救箱,确保药品和物品齐全且在有效期内。通过这些措施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,还能为生命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。上一篇:知识探索:不断追求真理
下一篇: 居家安全常识全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