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常识:家庭急救小常识
时间:2025-07-09 17:00
阅读数:24人阅读
家庭急救的必要性
家庭是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,但意外有时也会悄然降临。掌握基础急救知识,不仅能及时减轻伤害,甚至可能挽救生命。从烫伤到骨折,从异物卡喉到心肺复苏,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了解这些关键时刻的应对方法。
烫伤急救步骤
皮肤接触高温液体或物体时,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 1. 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15-30分钟,降低皮肤温度并缓解疼痛; 2. 切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,避免冻伤; 3. 去除衣物时若粘连伤口,可用剪刀小心剪开; 4. 覆盖干净纱布,避免感染; 5. 严重烫伤(如出现水疱、焦黑)需立即就医。
割伤与擦伤处理
小伤口需冷静处理: 1. 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,去除泥沙等异物; 2. 用碘伏或酒精棉球消毒,避免使用酒精直接擦拭; 3. 涂抹抗生素软膏,用无菌纱布包扎; 4. 出血较多时,可用干净毛巾按压止血,10分钟后仍出血需就医; 5. 伤口超过1厘米或深达肌肉层,必须立即就医缝合。
鼻出血应对方法
突发鼻出血时保持冷静: 1. 身体前倾,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5-10分钟; 2. 避免仰头或后躺,防止血液流入咽喉引发呛咳; 3. 可用冷毛巾敷额头或后颈,收缩血管; 4. 若出血持续超过15分钟或反复发作,需检查鼻腔结构或血液疾病。
异物卡喉急救(海姆立克法)
异物卡喉时,不同人群需采用不同方法: - 成人/儿童:站在患者身后,双手环抱其腰部,一手握拳,拇指侧顶住腹部(肚脐上方两横指),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; - 婴儿:将婴儿面朝下趴在手臂上,头部低于身体,用掌根拍击肩胛骨中间5次;若无效,翻转婴儿仰卧,用食指和中指按压胸部中央5次; - 反复卡喉:立即拨打120,切勿强行吞咽或催吐。
心肺复苏(CPR)基础操作
发现心跳骤停时,需立即进行CPR: 1. 确认环境安全,检查患者有无反应和呼吸; 2. 呼救并拨打120,同时开始胸外按压; 3. 按压位置在胸骨下半段(两乳头连线中点),深度5-6厘米,频率100-120次/分钟; 4. 每30次按压后开放气道,人工呼吸2次(开放气道时用仰头抬颏法); 5. 持续按压与通气交替进行,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。
中毒急救要点
误食毒物或吸入有毒气体时: 1. 立即拨打120,同时保留毒物容器或呕吐物样本; 2. 吞食毒物者,不要催吐(腐蚀性毒物可能造成二次伤害),可口服少量清水稀释; 3. 吸入有毒气体者,迅速转移到通风处,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; 4. 皮肤接触毒物需立即脱去污染衣物,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。
烧伤急救误区
常见错误需避免: - 不要用牙膏、酱油等涂抹伤口,可能引发感染; - 不要挑破水疱,除非影响活动或可能感染; - 不要使用偏方(如冰敷、草木灰),可能加重损伤; - 严重烧伤(如面部、四肢大面积烧伤)需立即送医。
家庭急救包配置建议
建议常备以下物品: - 消毒用品:碘伏棉球、酒精棉片、无菌纱布; - 止血用品:创可贴、弹性绷带、止血带; - 急救工具:镊子、剪刀、体温计、压舌板; - 药品:退烧药、止痛药、抗过敏药(如氯雷他定)、抗组胺药; - 其他:冰袋、一次性手套、急救手册。
急救后的注意事项
处理完伤口后需: 1. 观察伤口有无红肿、渗液、异味等感染迹象; 2. 定期更换敷料,保持伤口干燥; 3. 记录急救过程,为医生提供参考; 4. 如有发热、剧烈疼痛等异常症状,及时复诊。 掌握这些急救知识,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。建议家庭成员定期学习急救课程,并保持急救包完好备用。安全无小事,预防与应对并重,才能守护家人健康。
上一篇:健康常识:心理健康维护法
下一篇: 健康常识:合理膳食搭配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