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急救的常识指南
时间:2025-07-08 08:00
阅读数:11人阅读
日常急救的基本原则
日常急救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安全。在施救前,务必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,避免二次伤害。例如,若发生火灾,应首先确认火势是否可控,并确保自身及周围人员已撤离至安全区域。若涉及电击事故,需立即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移开带电体。安全评估后,方可进行后续急救措施。
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
1. 割伤与擦伤: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,去除污物和异物。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,需用干净布料按压止血,并尽快就医。对于小伤口,可涂抹碘伏消毒,并覆盖无菌纱布。 2. 烧伤与烫伤: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处15-30分钟,降低皮肤温度,减少组织损伤。切勿用冰水或牙膏等物品涂抹,以免加重伤害。若伤势严重(如水泡破裂、皮肤发黑),应立即就医。 3. 扭伤与拉伤:受伤后立即停止活动,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伤处,每次15-20分钟,每日3-4次,以减轻肿胀和疼痛。24小时后,可改用热敷,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恢复。 4. 骨折与脱臼:切勿随意移动伤者,尤其是怀疑有脊柱或颈椎损伤时。用硬纸板或木板固定伤肢,避免二次伤害。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。
中毒的急救措施
若误食毒物或吸入有害气体,应立即脱离污染环境,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。若毒物为液体,可用大量清水漱口,并催吐(但仅适用于清醒且无癫痫史者)。切勿自行服用解毒剂或催吐,以免加重伤害。若伤者出现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需保持呼吸道通畅,并等待专业人员救援。
心肺复苏(CPR)的基本步骤
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。首先,确认患者无意识、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。立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,同时开始胸外按压。按压位置为胸骨下半部,频率为每分钟100-120次,深度为5-6厘米。每按压30次后,进行2次人工呼吸(若受过培训),直至专业人员接手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。
突发疾病的急救处理
1. 心脏病发作:让患者立即平躺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若患者有硝酸甘油片,可协助其舌下含服。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意识丧失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 2. 中风:迅速识别中风症状(如一侧肢体无力、言语不清、面部歪斜等),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保持患者安静,避免移动头部和颈部,等待专业人员救援。 3. 癫痫发作:保护患者免受意外伤害,如移开周围硬物,解开领口和腰带。切勿强行按压患者肢体,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。待发作结束后,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,并观察其意识状态。
急救后的注意事项
急救处理后,应密切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(如呼吸、心率、血压等),并记录症状变化。若伤者出现持续疼痛、肿胀加剧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同时,保存好急救过程中的相关物品(如绷带、消毒液等),以便后续处理。此外,建议定期参加急救培训,提高自身急救能力,以应对突发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