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常识:防诈骗要点
警惕常见诈骗类型,筑牢安全防线
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从网络刷单到冒充公检法,从虚假投资到情感诈骗,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。掌握防诈骗要点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,以下从六个关键方面为您梳理防骗策略。
一、识别信息真伪,慎对陌生来电
诈骗分子常通过改号软件伪造官方号码,冒充银行、社保、快递等机构。接到可疑电话时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(如拨打114查询机构电话),切勿直接回拨来电号码。若对方要求转账、提供验证码或密码,99%是诈骗。
二、谨慎对待网络链接,防范钓鱼攻击
不法分子常以“中奖通知”“快递异常”“系统升级”等名义发送带链接的短信。切勿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,尤其是要求填写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的页面。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短信索要密码或验证码。
三、保护个人信息,警惕“免费陷阱”
诈骗分子常以“扫码领礼品”“免费注册会员”等名义诱导填写个人信息。切勿随意在陌生网站或APP填写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验证码。即使对方声称“安全加密”,也存在信息泄露风险。
四、核实投资项目,远离“高收益”承诺
投资诈骗常以“区块链”“虚拟货币”“原始股”等概念包装,承诺“保本高息”。正规投资需通过银行、证券公司等持牌机构办理,切勿轻信“内幕消息”或“低风险高回报”。投资前务必查询平台资质,警惕“杀猪盘”等情感投资骗局。
五、核实身份信息,防范冒充公检法
诈骗分子常冒充警察、检察官等执法人员,以“涉嫌洗钱”“征信异常”等名义要求转账。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,更不会要求转账至“安全账户”。若遇此类情况,立即挂断电话并拨打110报警。
六、增强防范意识,建立安全习惯
1. 定期更换密码:不同平台使用独立密码,避免重复使用。
2. 开启手机防护: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开启来电预警功能。
3. 关注官方渠道:通过政府、银行等官方网站获取政策信息,不轻信社交媒体上的“内幕消息”。
4. 培养“慢反应”习惯:遇可疑情况暂停操作,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后再处理。
七、及时止损,保留证据
若不幸遭遇诈骗,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,并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对方账户信息等证据。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提交线索,协助警方追查资金流向。
防诈骗没有“万能公式”,关键在于保持警惕、理性判断。记住:凡涉及钱财、密码、验证码的操作,务必多问一句“为什么”。只有每个人都成为“反诈卫士”,才能筑起全社会防骗的铜墙铁壁。
上一篇:健康常识:饮食与作息
下一篇: 环保常识:节能减排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