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急救的必备常识
时间:2025-07-06 18:32
阅读数:15人阅读
家庭急救的基础准备
家庭急救是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第一道防线,关键在于提前做好充分准备。建议在家中显眼位置配备急救箱,内含基础医疗用品。选择带锁、防潮的专用急救箱,并标注清晰使用说明。急救箱应包含消毒棉球、纱布、绷带、创可贴、止血带、剪刀、镊子、体温计、退烧药、抗过敏药、消毒酒精、碘伏等基础物品。根据家庭成员年龄、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(如儿童、老人、过敏体质者),适当补充特殊药品和用品。例如,有过敏史的家庭需备好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,儿童家庭应准备儿童专用退烧药和退热贴。定期检查急救箱内物品有效期,每季度清理过期物品并补充消耗品,确保随时可用。
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
1. 割伤与擦伤
发现伤口后,先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,去除表面污物。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轻压止血,若出血不止可抬高受伤部位。消毒时避免使用酒精直接接触伤口,可用碘伏棉球从伤口中心向外擦拭。小伤口可贴创可贴,深大伤口需用无菌纱布包扎并尽快就医。
2. 扭伤与拉伤
立即停止活动,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伤处,每次15-20分钟,每2-3小时重复一次,可缓解肿胀和疼痛。伤后48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。抬高受伤肢体,用弹性绷带包扎固定,但勿过紧影响血液循环。若出现剧烈疼痛、关节变形或活动受限,需立即送医。
3. 烧烫伤
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分钟以上,降低皮肤温度。切勿用冰水或牙膏等偏方,以免加重损伤。小面积烫伤可涂抹烫伤膏,覆盖无菌纱布。若烫伤面积超过手掌或出现水泡,需及时就医。
4. 异物卡喉
若发生呛咳,鼓励患者咳嗽排出异物。若窒息无法呼吸,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:站立位施救者双手环抱患者腰部,一手握拳,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中上段,另一手紧握该拳,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,重复5次。若无效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准备送医。
突发疾病的初步应对
1. 心脏骤停
发现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时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(CPR)。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段,频率100-120次/分钟,深度5-6厘米,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。持续操作直到专业救援到达。
2. 癫痫发作
保护患者头部,移开周围危险物品,避免强行按压肢体。将患者侧卧,解开领口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不要往口中塞任何物品,发作结束后清理口腔分泌物,记录发作时长和症状。
3. 过敏反应
若出现皮疹、呼吸困难、喉头水肿等症状,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(如有备药)。若未备药,可口服抗过敏药(如氯雷他定),并保持患者平躺,抬高双腿。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意识模糊,需紧急送医。
4. 低血糖
昏迷或意识不清者,立即喂食含糖食物(如糖果、果汁),若10分钟内未缓解,需送医静脉注射葡萄糖。清醒者应立即补充含糖饮食,并监测血糖水平。
急救后的注意事项
1. 记录事件
详细记录意外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经过及处理措施,为后续医疗人员提供参考。
2. 观察症状
即使症状缓解,仍需密切观察患者24-48小时,若出现持续疼痛、发热、出血不止等情况,需及时复诊。
3. 心理安抚
意外发生后,家人可能产生焦虑情绪,需给予安慰和支持,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。
4. 学习急救技能
定期参加红十字会或医院组织的急救培训,掌握心肺复苏、止血包扎等核心技能,提升家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。
家庭急救不仅是技术操作,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。通过科学准备、正确处理和持续学习,可为家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,在危急时刻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