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常识知识 

急救常识,关键时刻用得上

时间:2025-07-06 11:08 阅读数:23人阅读

急救常识:关键时刻用得上

意外随时可能发生,掌握急救常识不仅能挽救生命,还能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。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急救技能,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。

1. 止血与包扎:控制出血是首要任务

创伤出血是常见的急救场景。若伤口较小且出血量少,可直接用干净纱布或衣物按压止血;若出血严重(如动脉出血,血色鲜红且喷射状),需立即用干净布料加压包扎,同时抬高受伤部位。切勿用棉絮或纸巾直接塞入伤口,以免污染或阻碍止血。若伤口有异物(如玻璃碎片),切勿自行拔出,应固定异物后包扎送医。

2. 烧伤与烫伤:快速降温是关键

被热水、火焰或化学物质烫伤后,应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15-30分钟,降低局部温度,减少组织损伤。切勿用冰水或牙膏、酱油等涂抹,这些方法可能加重伤情。若烫伤面积较大或出现水泡,需用无菌纱布轻盖伤口,避免摩擦,并尽快就医。化学烧伤时,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,再根据化学物质性质处理。

3. 心脏骤停:黄金4分钟要抓住

发现他人倒地无反应、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时,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(CPR)。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段,频率为每分钟100-120次,深度5-6厘米,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(需开放气道并捏鼻吹气)。若无专业设备,持续CPR比单纯等待救援更有效。若现场有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应立即使用,遵循设备语音提示操作。

4. 窒息与异物卡喉:海姆立克急救法

成人或儿童被食物、玩具等异物卡喉时,需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。站立或跪在患者身后,双手环抱其腰部,一手握拳,拇指侧顶住腹部(肚脐上方两横指处),另一手包住拳头,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,直至异物排出。若患者为婴儿,需俯卧拍背并快速按压胸骨下半段。若急救无效,立即拨打120并准备送医。

5. 骨折与扭伤:固定伤肢防二次伤害

发现疑似骨折或扭伤时,切勿随意移动患者,尤其是怀疑脊柱或颈椎损伤时。可用木板、杂志等硬物固定伤肢,避免摇晃或弯曲。若伤处肿胀明显或皮肤破损,需用干净布料覆盖,减少感染风险。若怀疑骨折,可用绷带或领带等临时固定,并尽快送医。

6. 中暑与热射病:快速降温是关键

高温环境下,若出现头晕、恶心、皮肤灼热或体温超过40℃,可能为中暑或热射病。需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,解开衣物,用湿毛巾擦拭全身,或用冰块、冰袋敷于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降温。若患者意识清醒,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;若出现抽搐或昏迷,需立即送医。

7. 癫痫发作:保护安全,勿强行制止

癫痫发作时,患者可能出现抽搐、口吐白沫、意识丧失等症状。应移开周围危险物品(如尖锐物、热水),将患者侧卧,解开领口,避免窒息。切勿强行按压患者肢体或往口中塞入物品,以免造成伤害。待抽搐停止后,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,观察症状变化并记录发作时间,及时就医。

8. 烧伤烫伤后的居家处理

轻度烧伤(如皮肤发红、疼痛)可用流动冷水冲洗15-30分钟,再涂抹烫伤膏;中度烧伤(出现水泡)需避免挑破,用无菌纱布覆盖;重度烧伤(皮肤焦黑、无疼痛感)需立即拨打120并保持患者体温。切勿涂抹牙膏、酱油、蜂蜜等民间偏方,这些方法可能加重感染风险。

总结:急救常识是生命的保护伞

急救不是医生的专利,掌握基本技能的人越多,意外发生时的生存率就越高。定期参加急救培训(如红十字会组织的课程),学习最新急救指南,并保持冷静,是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关键。记住:时间就是生命,急救从行动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