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生活常识 

日常急救的常见常识

时间:2025-07-15 07:48 阅读数:39人阅读

一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原则

日常急救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冷静并迅速评估伤情。无论是跌倒擦伤、烫伤还是异物卡喉,都应优先判断伤者意识是否清醒、呼吸是否通畅、有无大出血。对于昏迷者,需检查脉搏和呼吸频率;若发现颈动脉搏动消失或呼吸停止,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(CPR)。急救时需遵循“黄金四分钟”原则,即从意外发生到实施急救的时间越短,生存率越高。

二、常见创伤的急救措施

1. 割伤与擦伤:先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,去除表面污物和细菌。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,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压迫止血,抬高受伤部位。小伤口可涂抹碘伏消毒,避免使用酒精直接刺激伤口。 2. 烧烫伤: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0-30分钟,降低皮肤温度并减少组织损伤。切勿撕扯粘连在皮肤上的衣物,可用剪刀剪开。若起水泡,不要挑破,可用无菌纱布覆盖。严重烧伤需立即送医。 3. 骨折与扭伤:怀疑骨折时,切勿随意移动伤者,可用硬板或衣物固定伤肢,避免二次损伤。扭伤后24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,24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。疼痛剧烈或畸形时,需尽快就医。

三、突发疾病的急救方法

1. 心脏骤停:若发现伤者无意识、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CPR。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段,频率为每分钟100-120次,深度5-6厘米。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,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。 2. 中暑与低血糖:中暑者需迅速转移到阴凉处,解开衣领,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。若出现昏迷或抽搐,需立即送医。低血糖患者应立即补充含糖食物或饮料,如糖果、果汁,若症状无缓解需尽快就医。 3. 过敏反应:对食物、药物或昆虫叮咬过敏者,若出现皮疹、呼吸困难、喉头水肿等症状,应立即使用抗过敏药物(如肾上腺素笔),并拨打急救电话。若出现休克症状(如面色苍白、脉搏细速),需保持平卧并抬高双腿。

四、中毒与窒息的急救要点

1. 误食毒物:若发现儿童误食药物、清洁剂等有毒物质,应立即用清水漱口,切勿催吐或诱导呕吐(尤其对腐蚀性物质)。若误食药物,需保留药瓶或说明书以便医生识别。 2. 气体中毒: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,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,打开门窗通风,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。若呼吸停止,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CPR,并尽快送医。 3. 异物卡喉:成人可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(站在患者身后,双手环抱其腰部,用力向上挤压腹部)。儿童或孕妇需采用改良版手法,婴幼儿则需俯卧拍背。若异物无法排出,需立即送医。

五、特殊场景的急救注意事项

1. 地震与火灾:地震后优先检查伤者呼吸和意识,避免移动重伤者。火灾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低姿逃生,切勿乘坐电梯。若被困,可用衣物发出求救信号,等待救援。 2. 溺水:将溺水者救上岸后,检查呼吸和脉搏。若无呼吸,立即进行CPR。若溺水者清醒且无呼吸,需清理口鼻异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 3. 动物咬伤:被猫狗咬伤后,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,并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。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,需压迫止血并包扎。

六、急救后的护理与预防

急救后需密切观察伤者情况,若出现发热、红肿加重、伤口渗液增多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。日常预防是关键,如定期检查家中安全隐患(如尖锐物品、易燃物)、学习急救知识、避免危险行为(如酒后驾车、高空抛物)等。掌握基础急救技能,不仅能为他人提供帮助,也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