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常识知识 

常见急救常识全知道

时间:2025-07-13 05:08 阅读数:19人阅读

基础急救准备


掌握急救常识前,需做好基础准备。家中应常备急救箱,包括消毒棉球、纱布、绷带、止血带、体温计、抗过敏药、止痛药及创可贴等。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,确保急救箱在干燥避光处存放。建议家庭成员学习CPR(心肺复苏)和海姆立克急救法,这些技能在突发心脏骤停或气道异物梗阻时能挽救生命。此外,学习识别常见急救场景(如出血、骨折、烫伤、中毒等)的初步处理方法,并保存当地急救电话(120)和医院急诊科联系方式。

意外出血处理


创伤性出血是急救中需优先应对的情况。若伤口出血量较大,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压迫伤口止血。若为四肢出血,可抬高患肢以减少血流速度。若压迫10分钟后仍出血不止,需使用止血带(需标记时间),但应每1小时放松1-2分钟,避免组织坏死。对于较深的伤口,需用清水冲洗后覆盖无菌纱布,切勿用酒精或碘酒直接消毒(可能刺激伤口)。若出血为喷射状或伴有肢体肿胀畸形,可能是动脉出血,需紧急送医。

骨折固定与搬运


发现疑似骨折时,切勿随意移动伤者,以免加重损伤。可用木板、树枝或硬纸板固定骨折部位上下关节,用绷带或衣物缠绕包扎。若无固定材料,可将伤肢与健肢绑在一起,但需避免压迫伤口。搬运伤者时,应保持伤者身体平直,避免扭曲。若为脊柱骨折,需用硬板担架搬运,并由多人协同,一人托住头部,两人托住肩背和腰臀,另一人托住下肢,确保伤者头部、颈部和躯干呈一条直线。

烧烫伤急救


烧烫伤后应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15-30分钟,以降低皮肤温度,减轻损伤。切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伤口,以免冻伤。若伤口较小且无水泡,可涂抹烫伤膏;若出现水泡或破损皮肤,需用无菌纱布覆盖,避免感染。切勿挑破水泡或撕脱粘连的衣物,以免加重损伤。若伤者出现头晕、恶心或休克症状,需立即送医。

中毒急救


发现中毒者时,应尽快确定中毒物质(如药物、食物、化学品等),并避免中毒者继续摄入。若为口服中毒,可让中毒者饮用大量温水催吐,但若中毒物为强酸、强碱或腐蚀性物质,则禁止催吐,以免损伤食道。若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或抽搐,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保持其呼吸道通畅。若中毒物为气体(如一氧化碳),应立即将伤者转移到通风处,并解开领口、腰带。

突发疾病急救


突发疾病(如心脏病发作、中风、癫痫等)时,需保持冷静。心脏病发作者应让其平躺,解开领口,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(若无则立即送医)。中风患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记录发病时间,避免随意搬动患者,以免加重脑损伤。癫痫患者发作时,需移开周围危险物品,解开领口,保持呼吸道通畅,发作结束后让患者侧卧,避免窒息。

心理急救与后续关怀


急救过程中,安抚伤者及家属情绪至关重要。若伤者出现恐惧、焦虑或创伤后应激反应,需耐心倾听其诉求,给予情感支持。若伤者因急救产生心理创伤,可建议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。急救后,需记录事件经过、处理措施及伤者状态,以便后续医疗人员参考。同时,保持与伤者及家属的沟通,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