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中老年患者需服钙制剂,但是又担心服了以后会患结石症。事实真是如此吗?这里不妨来看看科学研究的结论。有人认为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,服钙制剂以后就会使结石形成。化学家在分析结石成分后认为,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,而不是钙的化合物。日本学者提出血液“酸碱平衡学说”。也就是说,血液的pH为酸性时,结石容易形成;当pH为碱性时,结石容易被溶解。缺钙时血液偏酸性,补钙
含氯化钠的食物和饮料是钠的基本来源。一些其他类型盐的来源,如碳酸氢钠和谷氨酸钠,被认为仅占总钠量摄入的10%以下。居民区的水源中含钠量通常每升不到20毫克,故据推算每日摄入钠量少于总摄人钠量的10%。由于膳食钠含量的升高与制作过程有关,所以需要高度加工的食物通常含钠量最高。相反,进食鲜果、蔬菜和豆类食品则含钠量最低。除天然食物外,钠还可以从咸蛋、火腿、咸菜以
钙是人们熟知的元素。钙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。孕妇缺钙,可使胎儿骨骼发育畸形;婴儿缺钙,易患佝偻病;儿童缺钙,影响骨骼的发育和长个子;老人缺钙,易形成骨质疏松,发生骨折。钙是第20号元素,原子量为40.08,在人体的各种元素中含量居第五位,仅次于碳、氧、氮、氢,也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,占人体总重量的1.5%-2%,达到1200—1300克。在骨和牙
钠是第11号元素,原子量为22.99。正常成人体内钠的总量一般认为每千克体重含1克左右,其中44%在细胞外液,9%在细胞内液,47%存在于骨骼之中。总体钠中可交换钠约占75%。钠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,占90%以上。正常成人每日摄人的钠全部经胃肠道吸收。机体对钠的保留机制比较完整,特别体现在肾脏的保钠机制。钠由尿排出约占90%,其余经粪和汗液排出。肾小管滤过
饮食中大部分的钠是以氯化钠形式存在,是食盐的主要成分。我国古代早就有谚曰:“吃尽山珍海味都是盐,穿尽绫罗绸缎都是棉”,劝戒人们生活不要过于奢侈享乐。另有“清晨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”之俗语,均说明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。人体含有大约0.2%的钠,所有从食物中进人人体的钠容易被肠道吸收,然后由血液带到肾脏,钠在肾内一部分被滤出并回到血液,以维持身体所
硫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非金属元素,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硫,其中毛发、皮肤和指甲中浓度最高。硫也是蛋白质中三种重要的氨基酸即胱氨酸、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组成部分,还是两种维生素即维生素B1和生物素的组分。硫占人体重的0.25%(成年男性中约175克)。小肠是吸收硫的主要部位。在消化期间,蛋白质被裂解出含硫的氨基酸,并进入门静脉循环。过量的硫被排人尿和粪便
硫是第16号元素,原子量32.06。谈到硫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具有强烈腐蚀性质的硫酸。酸雨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因为其中含有很多硫。硫其实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元素。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,有好几种都含有硫,如半胱氨酸,蛋氨酸等。人体内的硫主要来自含硫的氨基酸。一般情况下,元素状态的硫和硫酸盐所含的硫不能直接被体内利用。现代科学研究发现,人的肝脏、肾脏、心脏等的硫蛋白
目前很多女性都有贫血的困扰,尤其是素食者,虽然吃了许多富含铁质的植物性食品,而贫血的症状依然发生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让我们好好的来探讨一下。铁质在食物中的型态有两种,一种为血红素铁,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;另一种为非血红素铁,则在植物性食品中可以发现。一般来说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为23~25﹪,而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则比较少,不到10﹪。动物性食品中颜色越深,含铁越
铁中毒时铁利用障碍,同时肠道铁的吸收受到抑制。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内铜、锌浓度降低,人和动物口服锌后,血清铁蛋白下降,加服铁剂后血清铁蛋白则上升。实验小鼠口服铁可抑制肠道对铁的吸收,血清铁蛋白降低,诱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,必须静脉补充铁剂才能纠正。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,也必须静脉补充铁剂才能纠正。其红细胞指数与血清铝和红细胞铝超负荷有
青少年的饮食若富含瘦牛肉能够帮助维持血中铁质的正常浓度,并对有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近年的研究报告显示瘦牛肉是摄取铁的最好途径,此研究观察86位7、8年级学生,三个月中血铁质与胆固醇浓度的变化。所有参与者均摄取着低饱和脂肪酸饮食,分别增加瘦牛肉、禽肉或是鱼。结果发现摄取瘦牛肉的青少年血铁质的浓度较为正常,此外LDL的浓度较低。而摄取禽肉或是鱼的青少年,血